古云:「絃不調,弄不明」,指演奏樂器前要先調絃,使其寬急得所,方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(入弄)。練拳也是,人立處天地之間,似有一弦與天地銜接。老師說我們這條弦下面綁太緊(湧泉踩死),上面沒繫好(沒有頂頭懸),寬急不得其所,致「勁」蘊不住也出不來,好像樂器的絃沒調好,樂音悶滯,更不能與琴箱共鳴。
弦(中脈)調好了,才能談發勁。老師說發勁是誘箭搭弦,手是餌,誘使對方的箭搭上我的弦,不是以我的弦強觸對方的箭。一旦對方的箭搭上來,我的弦在一搭一放之間放箭而去。老師最近要求我們練的就是這瞬間的功夫;帶點靠山功的爆發、大乘法的晃、玉女穿梭的迴旋,有順勢、有迴旋、有相錯、有上下、、、有陰陽。什麼都是一點點,帶點味道,又都全部到位。
太極拳體用貴在天人合一。平時練拳要養成與天地同遊(如琴絃與琴箱共鳴)的習慣。怎麼做?首要身體這條弦(中脈)要先調好,老師以「天線地線搭好」、「天地掛勾」來形容。但要如何做到呢?腳踏著實地還可以度量,唯頭頂著青天該如何意會那一絲絲似有若無的銜接呢?
套句學生的話:要怎麼「弄」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