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群超 Chun-Chao Wang

Dept. of Statistics,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, Taiwan

「以心行氣以氣運身」的誤解與正解

上星期老師發現我們練拳時坤腹丹田不鬆,甚至鼓在那兒。一時之間不知問題出在那兒,回去後細細思考,發現問題出在對「以心行氣,以氣運身」這句話的誤解。

誤解:

「以氣運身」的意思是身體的動作來自氣,即便是一根小指頭的動,都來是來自丹田(湧泉)。於是練成身體動之前,丹田氣先動。初期丹田氣很微弱,帶不動身體,甚至帶不動一根小指頭。慢慢的,透過加強丹田氣的強度,似乎可以稍微牽動上三關。但是一旦動作幅度大,丹田的氣還是不足。長期下來,坤腹或許因此鬆不下來,反而為加強丹田的氣,在不知不覺中用力了。

因為坤腹用力了,氣反而微弱,身體更動不了,這個問題變成無解。難怪纏劍一直畫不出大圈圈,幾年下來,勉強畫幾個小圈圈罷了。

修正:

後來老師說,行氣要順勢。我追問,順什麼勢?

我一直以為「以氣運身」是身體從不動到動、到動很多的依據。是從零開始,為何要順勢?

老師說,身體一旦動起來,動者恆動,「以氣運身」是丹田氣順著這個「動」的勢,多幫點忙,多送一下,讓動作順著原來的勢多走一點。另一方面,氣也因為搭著動作的「順風車」,變得更大更強更遍於周身。老師說,做對時感覺應該很舒暢。

也就是「以氣運身」發生在身體已微動、已經有「勢」了。而不是用丹田氣去催動靜止不動的身體。過去只有身體順勢,行氣沒有順勢。這是造成坤腹不鬆的主因。修正後,幾天練下來,確實感覺手上陰維脈的氣更明顯,身體更輕,與外界的結合更好,手上潮潮微濕更快出現。

刊登於 2015 年國際神龍日特刊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Information

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16/07/10 by .
商學院  7F16
ccw@gm.ntpu.edu.tw
(02)8674-1111 
ext 66777

部落格統計

  • 122,290 點擊次數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