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惑
慢練猶不可得,快何能為?
我的疑惑是,要做到拳理的要求非慢不可,一旦快起來,自己馬上可以察覺不對之處。譬如拳理說:「以心行氣 … 以氣運身 … 運而後動」、「由腳而腿而腰行乎手指」等,要做到這些要求,慢練都嫌做得不好,何況快呢?一旦快起來自己都覺得散亂不堪。頭腦察覺到錯,必然會慢下來直到頭腦可以接受為止或乾脆停止練習。
這個情形持續十多年,連老師都看不下去,常說:「大家在臨門一腳之際,被打回原形」、「大家已經在瓶頸口,卻出不去」。有一次說:「你師爺說入帖容易出帖難,大家困住了、綁死自己。」意思是,自己用規矩綁住自己,無法以跳脫規矩的方式做到規矩。只是遵循著拳理與老師的教導,規規矩矩的練,結果是太規矩了而練不到規矩。
以規矩不能達乎規矩,必須跳脫規矩,方能成規矩。
跳脫規矩不能沒規矩,跳脫只是手段,規矩是目標。
所有的經典都是教人規矩(訣),不教如何做到規矩(法)。只循著規矩之道,萬不能達到規矩之要求,這是在「有」中求「有」,非真「有」。要在「無」中求「有」,方真「有」。
以學習書法的臨帖而言,必先入帖,學規矩,學精神。但一直沈溺在帖裡,囿於繩墨框架,容易「老」掉、「皮」掉,漸失其精神。因此必須試著以出帖的方式來提煉出帖中之華實,取其精髓而忘其繩墨,才能表現出該帖的「味道」。以書法論之,鄭宗師曼青先生曾在 《曼髯三論》 中描述自己入帖太深不可自拔之狀(第 18 頁):
年三十,遂立志要將字寫穩,不做他想…。至今日止,已四十年矣,猶往往不易橫平而豎直,乃墮入羲之之域,已四五十年,而不得脫其囿,可謂固疾矣。
更在「論書自序」裡提到如何看待規矩(第 16 頁)
大匠施人以規矩,不能施人巧,而孰敢欲違繩墨哉!故余之論書,自規矩外,衹談一氣字,倘能如孟軻之善養吾浩然之氣,雖有萬法,亦不過一以貫之,又有何八法與九法之分!有氣則雖如算子與布棊,具能活用也。如無氣則橫雖平,豎雖直,皆猶尸卧也。論書之什,汗牛充棟, …… ,欲得一言而可宗,得一人而可師,可友者,易以易知,簡以易從,如此而已。
練拳是否也是如此!
解惑
太極拳講「形炁合一」也是此理。不能光靠形(身體動作),也不能只依炁(執著於以氣運身),學習中必須形炁互相調節並用,方能漸致「形炁合一」。所以過去老師說我是書呆子,不無道理。就是說我被理給綁架了,凡是依理如法,不敢踰越。初學是對的,但是不能始終如此,必須設法跳脫初期的框架與規矩,找到「巧門」奪帖而出,方能成就原來的規矩。
過去老師親授我對練「陰陽摺疊反覆式」時,常常逼我練快、再快、還要快,快到我跟不上了還要我快,每次我都因快不了而練不下去,始終不明白老師為何逼我快。直到有一次的對練,在一聲聲催快之下,我突然跟上了,與老師用極快的速度往覆,同時發現到「我」不見了,一下子明白了這些動作從何而來。
刊登於 2016 年國際神龍日特刊